当前讯息:打造高标准农田“新乡样本”

新乡日报   2023-06-12 11:12:36

打造高标准农田“新乡样本”

视频来源:央视频

耕地乃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两个要素之一。如何把现有的耕地由“巴掌田”变成“大块田”、由“零碎田”变成“聚宝盆”,如何支撑和保障中原农谷这个全省方略落实落细?市委、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相统一,整合资源破难题、创新模式激活力、先行先试树标杆,率先在中原农谷区域内建设了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经农业农村部推荐,作为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地市代表,6月10日晚,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通过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《对话》栏目走向全国。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研究所周卫,新乡副市长刘军伟,国机集团中国一拖党委常委薛文璞,共同探讨如何让高标准农田“高”起来。

新模式破解“筹资难”

郭永田说,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提升地块机械化信息化水平,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,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和改善。从形态上讲,高标准农田就是田块平整、土壤肥沃、道路通达;从功能上讲,高标准农田稳产、高产、抗灾减灾能力有明显提升。“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需要,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。”周卫认为。

我省决定在2025年之前,新建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。我市承担的任务就有200万亩。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更加注重新型灌溉设备的使用,更加注重土地地力的提升,更加注重节水、节肥、节药等农田生态化技术的使用,而亩均投入不低于4000元。就中原农谷涉及的5个县(区)中,平均每个县(区)的投入都有数亿元。

“如果靠农民个人,根本投不起,也不愿投。”新乡县种粮大户马有永坦言。老马和儿子一起流转和托管了5170亩地,农户把地流转了,就不愿投资,如果单单靠老马个人投入的话,至少需要2000多万元,自然投不起。“但是,今年政府通过新的模式,就一举解决了这个大难题。”马有永说。

老马所称的新模式,就是我市探索的“投、融、建、运、管”一体化模式。具体而言,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体,实行“谁受益、谁还款”方式,地方政府、农业农村部门、平台公司等各方向村集体经济组织赋能,探索“政府主导+平台运作+村级实施+社会协同+群众参与+数字赋能”六位一体的路径,实行政府负责指导,平台公司负责筹资和承贷,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,有效激发基层内生动力。

在筹资方面,通过“向上争取一点、财政统筹一点、设计节约一点、集采让利一点、自建省出一点、集体筹措一点、大户承担一点、社会捐助一点”的方式,破解“筹资难”。比如,在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中,通过灌溉设备集采集供的方式,成本节约了1/3以上。

去冬今春,获嘉县全域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大会战,按照“县主导、乡组织、村实施”的模式,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,就把全县多年被侵占的沟渠全部打通,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了基础,只用200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,干成了原本需要1个多亿元的大工程。

数字大脑破解“管护难”

譬如植树,树好种,可养起来并非易事。农田基础设施也是一样,三分靠建、七分靠管。

“管护难”的根本在于主体不明确,县、乡政府离得远、管不到;村集体看得到,但由于缺乏资金,无力管;设施建在各家农户田地里,不免出现无心管现象。再加之很多新型智能化设备投用,专业化维修需要交给专业人员来做才行。

把问题掰开、揉碎,办法就有了。我市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之初,就立足实际设计了一套管护路径。首先,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管护主体,采取多方联动的方式进行管护。管护资金除了县级政府财政安排、村集体自筹、种粮大户承担部分之外,还特别注重将水利、电力、林业、道路等散落在各个部门的管护资金进行统筹,建立多方筹资机制,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,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管护使用。

更重要的是,把物联网、智能控制、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导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,通过智慧数字大脑对工程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。以“农事一码通”服务平台为例,高标准农田设施设备上均有平台二维码和服务监督电话,“田长”巡田过程中发现问题,轻轻扫码,即可快速实现“码上办”。

“春灌那阵儿,地里有台水泵不出水,我打了报修电话后,维修人员很快赶到,两个小时内就修好了。”马有永说,现在种地玩的就是高科技!

人才振兴破解“留人难”

在《对话》节目中,刘军伟带来了一张图片,图中4个年轻小伙儿分别是苏小萌、周在萌、杨森、齐立波。在乡村振兴征程上,特别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,他们毅然返乡创业,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。“新农人”是他们最为响亮的名字。

29岁的苏小萌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几年后,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,回乡创立辉县市峪河镇苏萌专业种植合作社,不断引进、推广和繁育优质小麦、玉米品种,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设备和新技术,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种植。

3年前,受辉县市土地流转政策吸引,杨森从修武县来到辉县市峪河镇流转1280亩土地,开启了订单式农业生产。深耕批发零售业多年的齐立波,同样转战农业,流转土地300亩左右。

目前,活跃在我市农业战线上的“新农人”,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,80%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。他们的回归,加快了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,使种地更科学、更高效。

乡村要振兴,人才是保障。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力推进,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农村、懂农业、善经营的年轻人陆续回到故土返乡创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。

新乡日报视频号上新啦!

了解更多

欢迎关注新乡日报视频号

●潮有趣!深圳文博会上的“新乡元素”

●凭实力出圈!鲁璐携箜篌惊艳深圳文博会

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;

原创文章版权属新乡日报官方微信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。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41120180701

|总监制:张 哲

|监 制:王高峰

|主 编:董文胜

|责 编:张 芳 刘伟佳

|校 审:杨 璇

|美 编:韩 雪 孔纯杰

分享

点赞

在看